9月21—22日,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高教强省发展战略与评价研究中心(浙江智库)主办,江西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双一流”建设与评价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
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共计600余人与会,围绕“双一流”建设与成效评价、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双万计划”一流本科建设与评价、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学研究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周远清、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菊娇、江西师范大学校长梅国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朱泽飞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范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浙江大学党委原副书记、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院长、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邱均平,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涂宗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史静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张应强,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海涛,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副院长汤建民,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鲍嵘等学者,围绕“双一流”建设与评价、全国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改革思路和方案等议题作主旨报告。论坛特邀了排名前10位的一流大学代表——浙江大学作建设经验交流报告。
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内部社会改革需要和应对外部国际挑战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宏大工程。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开启了“双一流”建设的进程。同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改变的若干意见》,部署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格局。我国高校如何推进“双一流”建设,如何开展“双一流”建设的成效评估是我国政府、高校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国内“四大评价体系”之一的“金平果中评榜”在论坛上发布了2019年评价结果,主要有: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报告,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评价报告,国内外学科分类对应和统一的108个一流学科评价结果与分析;中国一流大学年度发展指数评价结果与分析。
从中国一流学科年度发展指数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的学科年度发展指数为正值,其中,南京农业大学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安徽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西藏大学“生态学”的年度发展指数值都在60以上,发展速度最快,说明一流学科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学科内和学科间年度发展指数的对比,不仅可以看出学科内各高校的建设成效,也能看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发展差异。通过对发展较快的学科的建设方法和措施进行推广,可以加快其它学科的发展速度,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从发展指数前50名的情况来看,农学门类发展较快,有10个一级学科进入前50名;从一流学科来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较快,有安徽大学(第2名)、南昌大学(18)、南开大学(26)、郑州大学(34)进入前列;一些学校的特色学科发展较好,例如,南京农业大学的“农业资源与环境”、西藏大学的“生态学”和海南大学的“作物学”等;从学校来看,新疆大学十分突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马克思主义理论”(9)以及“化学”(12)等三个一流学科,发展态势良好。一流学科发展指数是一个动态监测过程,是对建设成效的客观反映,为中国一流学科建设成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参考依据。
据悉,本次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120余篇,共有40余位论文作者参与分会场报告。经过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共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2篇。在论坛闭幕式上,举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并确定了下一届论坛的承办单位。